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9:08:05  浏览:85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的通知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的通知

铜政〔2010〕70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铜陵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已经2010年10月21日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铜陵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听证程序遵循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公开举行。

第三条 听证程序实行告知、回避制度,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质证权。

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各级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法制工作机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或者检举。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法制工作机构、各行政机关对申诉或者检举应当依法处理。

第二章 听证适用范围

第五条 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作出下列行政处罚(以下简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一)责令停产停业;

(二)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三)较大数额罚款;

(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要求听证的其他行政处罚。

前款所称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公民处以10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

第六条 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听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章 听证组织机关和听证人员

第七条 听证由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组织。

行政委托组织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第八条 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其法制工作机构工作人员主持;行政机关未设立法制工作机构的,由负责执法监督工作的人员主持听证。

第九条 行政处罚听证实行听证会制度。听证会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组成。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员由负责听证的机构指定。组织听证的机关可以聘请本单位以外的听证员参加听证。

听证主持人应由在行政机关从事法制工作2年以上或者从事行政执法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担任。

听证员设1名以上4名以下,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

听证会组成人员应为单数。

听证会应设书记员1名,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

第十条 听证主持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并通知听证参加人;

(二)审查听证参加人的资格;

(三)主持听证,并就案件的事实、证据或者与之相关的法律进行询问,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维护听证的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进行警告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制止;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提出审核意见;

(六)决定中止、终止或者延期听证,宣布结束听证;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 从事听证工作的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应当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并持有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二条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

(一)本案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

(四)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

当事人申请听证员、书记员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决定;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由举行听证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四章 听证参加人

第十三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

(一)案件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三)与案件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及其代理人;

(四)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五)其他有关的人员。

第三人参加听证的,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四条 听证参加人应当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出席听证,遵守听证纪律,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及听证员的询问。

第十五条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依据本办法申请回避;

(三)出席听证会或者委托1至2人代理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权限;

(四)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五)核对听证笔录。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听证,法定代理人享有前款规定的权利。

第十六条 案件调查人员在听证过程中有权与当事人进行质证。

第十七条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依法查阅、复制与听证有关的案卷材料。

第五章 证 据

第十八条 听证的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当事人的陈述;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笔录;

  (七)视听资料、现场笔录。

第十九条 证据应当在听证会上出示、宣读和辨认,并经质证,凡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由听证会验证,不得在公开听证时出示。

第六章 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作出《听证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听证告知书》内容包括:

  (一)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和证据;

  (二)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

  (三)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及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当事人以邮寄挂号信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准。

  当事人逾期未提出听证要求的,不得再要求听证。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受理听证后,应进行下列工作:

  (一)负责承办案件的机构,应当在3日内将行政处罚认定的主要违法事实、证据的复印件、照片以及证据目录、证人名单移送负责听证的机构;

  (二)负责听证的机构接到移送的案卷材料后,应在3日内确定听证会组成人员;

  (三)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听证会举行的7日前,将《听证会通知书》送达当事人;把听证时间、地点等事项通知其他听证参加人;

  (四)公开听证的案件应在听证会举行3日以前公告案由、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听证举行时间和地点。

  第二十三条 《听证会通知书》内容包括:

  (一)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

  (二)听证会组成人员的姓名;

  (三)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四)告知当事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第七章 听证会的举行

  第二十四条 听证会举行前,书记员应查明当事人和其他参加人是否到会,宣布听证纪律。

  听证会开始时,由听证主持人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听证会组成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权利,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第二十五条 在听证会调查阶段,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案件调查人员可以向当事人提问。

  当事人可以向案件调查人员提问。

  当事人的代理人经听证主持人同意,可以向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提问。

  听证会组成人员可以向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提问。

  第二十六条 案件调理人员应当向听证会出示物证,宣读书证,让当事人辨认、质证;对未到会的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宣读。

  第二十七条 听证会组成人员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暂停听证,待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后再继续听证。

  第二十八条 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会,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对于上述申请,听证主持人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费用由申请人支付。

  第二十九条 在听证会辩论阶段,在听证主持人的组织下,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和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

  听证主持人在宣布申辩终结后,当事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第三十条 听证会应当制作听证笔录,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听证参加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三)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五)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七)其他有关听证的内容。

  听证笔录应当交给当事人和其他参加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应在笔录上写明。

  听证笔录经听证主持人审阅后,由听证会组成人员和书记员签字或盖章。

  第三十一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组织听证会组成人员依法对案件作出独立、客观、公正的判断,并写出《听证报告书》连同听证笔录一并报告行政机关负责人。听证会组成人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如实报告。

  《听证报告书》内容包括:

  (一)听证案由;

  (二)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三)听证举行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四)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五)处理意见和建议。

  行政机关负责人应根据《听证报告书》的意见和听证笔录,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或不处罚的决定。

  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关除因特殊情况决定延期举行听证外,听证应当按期举行。当事人申请延期的,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准许。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听证主持人应当中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员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参加听证的;

  (三)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四)出现其他需要中止听证情形的。

  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恢复听证。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终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满3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无正当理由,经两次通知都不参加听证的;

  (三)出现其他需要终止听证情形的。

  第三十五条 除延期听证、中止听证外,听证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之日起30日内结束。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当事人是指被事先告知将受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本办法所称案件调查人员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具体承办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工作的人员。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的通知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优势与作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中医药的需求,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制定了《乡村医生(中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和《乡村医生(西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把《乡村医生(中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和《乡村医生(西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作为对乡村医生考核的内容,积极开展对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乡村医生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各地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附件:1.乡村医生(中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

2.乡村医生(西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


                                        二○○六年三月六日



附件1

乡村医生(中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

  基础部分

  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

  1.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2.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3.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

  4.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5.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

  了解:

  1.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气、血、津液的生理及其相互关系

  3.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

  4.十二经脉的走向、分布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属络关系;督、任、冲、带四脉的走向及基本功能

  5.内生五邪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6.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项基本治则

  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

  (一)四诊

  掌握:

  1.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

  2.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的病理舌象及其临床意义

  4.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的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

  5.寸口诊脉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的病理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

  1.望形体、姿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望小儿指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二)辨证

  掌握: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了解:

  1.病因、气血津液、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

  三、中药基本知识

  掌握:

  1.中药的性能

  2.80味代表性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3.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服

  了解:

  1.50味常用中药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2.中药古今计量单位换算

  3.中药的配伍原则及确定用药剂量的依据

  4.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四、方剂基本知识

  掌握:

  1.50首代表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2.50种常用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了解:

  1.方剂与治法

  2.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变化运用

  3.方剂的常用剂型及其主要特点

  4.前述代表性方剂的组方解释(方解)

          

  技能部分

  一、针灸疗法

  掌握:

  1.6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其中30个主要穴位的主治

  2.毫针刺法及操作规范

  3.针灸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4.灸治、拔罐、刮痧的作用及操作规范

  了解:

  腧穴的定位方法、针灸取穴原则和配穴方法

  二、推拿疗法

  掌握:

  1.8种常用推拿手法

  2.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了解:

  不同部位推拿时的体位

  三、其他疗法

  了解:

  熏洗、敷贴的作用及操作规范

  四、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掌握:

  1.常用中药饮片的识别

  2.中药的常用贮存保管方法

  3.中药的煎服法

  了解:

  1.常用中草药的识别与采集

  2.中药材的简易加工与炮制

  临床部分

  掌握:

  1.门诊登记和中医处方书写方法及规范

  2.以下30个常见病证的诊断、辨证施治及转归预后:

  感冒、咳嗽、喘证、哮病、眩晕、胃痛、痢疾、呕吐、泄泻、头痛、痹证、腰痛、淋证、水肿、中风后遗症、面瘫、漏肩风、牙痛、中暑、疖、丹毒、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小儿泄泻、积滞、遗尿、麻疹、痄腮、水痘

  了解:

  1.前述30个常见病证的预防与调摄、以及包括针灸推拿在内的相关综合治疗方法

  2.孕妇、儿童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3.常见筋伤的中医治疗

  预防保健部分

  了解:

  1.时行疾病的基本特征、预防措施及常用预防方药的应用

  2.中医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

  附件2

乡村医生(西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

  基础部分

  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

  1.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思维方式

  2.六淫的致病特点

  了解:

  1.阴阳、五行的基本内容

  2.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

  3.痰饮、血瘀、疠气、七情、内生五邪致病特点

  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

  (一)四诊

  掌握:

  1.问诊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应用

  2.舌诊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了解:

  1.闻诊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2.寸口脉诊的方法其临床应用

(二)辨证

  掌握:

  八纲辨证的主要内容

  了解: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三、中药基本知识

  了解:

  1.50味代表性中药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注意事项

  2.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服

  四、方剂基本知识

  掌握:

  50种常用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了解:

  20首代表性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

  技能部分

  一、掌握:

  1.拔罐、刮痧的操作、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2.2—5常用推拿手法

  3.中药的煎服法

  二、了解:

  1.针灸适应症、禁忌症及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毫针刺法及注意事项

  3.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4.中药常用贮存保管方法

  临床部分

  掌握:

  1.中医处方书写方法及规范

  2.以下15个常见病证的中医诊断、治疗:

  感冒、咳嗽、眩晕、胃痛、胁痛、头痛、痹证、中暑、疮疡、月经不调、痛经、中风后遗症、积滞、痄腮、泄泻

  了解:

  1.常见筋伤的中医治疗

  2.孕妇、儿童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预防保健部分

  了解:

  中医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


为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送财物是否构成行贿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389条第一款之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同时还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从该条文的规定可以看出,构成行贿罪的要件之一是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即行贿人在主观上是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实施这种行为,意图谋取不正当利益。
但是,在司法法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情况是为了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送财物给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 那么这种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我国《刑法》对此规定并不明确,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此也有较大的争议,形成了主要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况构成行贿罪,如刘家琛主编的《新刑法条文释义》中认为亦可构成行贿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行为只是一种不正之风不构成行贿罪,如赵长青主编的《刑法学》教材中认为这是一种不正之风影响下的错误行为。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其理由如下:
一、从刑法条文对行贿罪的规定来看,并没有明确规定为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根据刑法罪刑法定的原则,照理说这种情况是不构成犯罪的。但刑法第389条的规定和其他条文的规定有所不同,它除了专门规定什么是行贿罪外,还在第三款中补充了不构成行贿罪的情形。即: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的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从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被勒索而谋取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行贿罪。再进一步可理解为:为谋取正当利益未被勒索而主动行贿的,可以构成行贿罪。因此,笔者认为:为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送财物给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行贿罪应该是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
二、这种行为本身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符合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主观上行贿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收受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而故意为之,具有主观上的恶意,客观上也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不可收买性和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这一客体,污染了社会风气,腐蚀了国家干部,扰乱了社会秩序,阻碍了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理应作为犯罪论处。而且在理论上,这种行为与受贿行为可以认为是共同犯罪,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与类罪相比,“以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一要件要求过严,不利于打击犯罪。
我国刑法第392条关于介绍贿赂罪的规定:“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首先由此可以看出介绍贿赂罪的刑期比较行贿罪要轻。也就是说其社会危害性要比行贿罪小。其次,介绍贿赂罪并不要求要有明知行贿人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也未要求其本人有谋取利益等其他目的为要件。只要有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罪。当行贿人为了谋取正当利益而主动通过中间人向国家工作人员送财物2万元以上,并且行贿人在过程中起积极、主动、主导的作用时,很显然中间人和收受财物人分别构成介绍贿赂罪和受贿罪。而行贿人在促使贿赂完成过程仅仅是因为谋取的是正当利益而不构罪的话就显失法律的公平、公正了。

渝北区检察院 马琳琅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